“忠厚传家久,诗书继世长”,家风建设是廉政文化的重要内容,家风优则作风优,家风正则党风正,家风纯则政风纯,家风清则社风清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,说的是“小家”,着眼的是“大家”,总书记指出,“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,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,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,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,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,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风。”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《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》和市委《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若干措施》,不断弘扬清正廉洁、干净干事的廉政文化,营造良好政治生态,即日起,学院纪委将陆续推出“廉韵现代——我的家风故事”专栏,通过一个个感人的家风故事,展现学院教师的家国情怀,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修身正德、律己守廉,自觉以德立家、廉洁齐家,不断推动清廉校园建设。
我的父亲,我的榜样
纪检监察室 李家珩
我的父亲今年92岁了,退休已经30多年了。
我父亲50年代从河北省新河县迁至天津。父亲文化水平不是很高,只读了几年私塾。那个年代上大学是梦想,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已经很不错了,物质文化也没那么丰富。
我小的时候,家离父亲的单位较远,父亲每天骑自行车近一个半小时才能到单位。一年四季,春夏秋冬,无论天气如何,父亲总是风雨无阻,始终如一。每逢冬天,天不亮就上班,天黑才下班。靠着这样的勤奋,父亲一步步从一名普通员工,成长为单位的领导。
虽然位置变了,但是朴实的作风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,始终在我父亲身上没有改变。父亲无论当普通员工还是做领导干部,待人接物总是那么热情,单位同事只要有求于他,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,父亲尽可能办到。
父亲退休后,跟我说过一件事。单位一位同事曾是解放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同志,由于历史原因,当时的证明人已经去世了。当父亲了解到一些情况后,按照当时的政策,这位同事应该享受离休待遇。为了证明这位同事的身份,父亲不止一次去外地(原同事的单位)了解情况,开具相关证明。在父亲的不懈努力和帮助下,这位同事终于按照离休政策享受离休待遇。事后,同事买了礼品送给父亲,表达感激之情,但被父亲婉言相拒,父亲的行为感动了这位同事。
我的父亲是个简朴的人,穿衣吃饭从不奢侈。吃饭时从不挑拣,有口吃的就行。穿衣也很简单。虽然条件好了,只要衣服能穿,哪怕破了,再补一补,也舍不得扔掉。
我的父亲是个勤奋的人,虽然文化水平不是很高,但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,从一名学徒工,成为业务骨干,直至走上领导岗位。
我的父亲是个慈祥的老人,从工作到退休,从单位同事到街坊邻居,我的记忆中,父亲从来没和人家吵过架。平日里,脸上总是带着慈祥的微笑,给人以温暖。
父亲一生经历了战争,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,也体验了困难时期的艰辛。但在我父亲心中,信念是永恒的,初心是不变的。他常说:“没有中国共产党,就没有新中国,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,我们国家也不能如此强大。”
在今年的“七一”前夕,父亲获得了“光荣在党50年”纪念章,当父亲从社区领导手中接过这枚沉甸甸的纪念章时,慈祥的脸上已是热泪盈眶......
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”,这就是我的父亲。虽然一生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事业,但是他身上的点点滴滴影响了我的一生,促进我健康成长,激励着我不断前行。